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河东明心斋

立修齐志,读圣贤书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聪明灵秀的杨孟冬  

2016-03-29 11:42:09|  分类: 随笔杂谈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聪明灵秀的杨孟冬 - 清凉明心 - 河东明心斋
 
  聪明灵秀的杨孟冬


  和杨孟冬认识,非常偶然。
  某年开某会,在会场见到他,听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,内容是关于河东地理及行政区划沿革的,就向他索要一本。过了几天,又在一次会议上遇到,孟冬把我拉到旁边,从包里掏出一本,说书不多,只给你拿一本。那是“河东文化丛书”中的一本,名叫《郡县源流》,考证得十分细致。他在永济工作,职业是“蒲津渡博物馆”的副馆长,专门看守“唐开元大铁牛”的。据说,大学毕业的他原本只是在门口卖票剪票,后来他把蒲津渡和大铁牛的历史文化研究了一下,撰写了一份精彩的讲解词,再配上翩翩的风度、清亮的口音,很快就一鸣惊人,获得了各地游客以及本系统的认可。有时候在电视上,也能看到他面对镜头,介绍永济其他的文物景点和历史典故,侃侃而谈,头头是道。
  认识之后,来往的机会也不太多。不过,孟冬很快就展示了自己的谦虚好学,时不时地通过手机、短信、电子邮件、微信等方式,和我做些交流探讨,比如和古蒲州相关的古诗词等等。这样的交往,让我愉快而乐意。没过多久,孟冬就又出版了一本著作《亘古蒲州》。这时候,他应该已经不在蒲津渡工作了,调到了新的岗位。
  微信开始流行之后,我有了新的爱好。每天胡乱写一些毛笔字,贴在朋友圈里晒。朋友们有点赞的,有叫好的,把我捧得晕晕乎乎,兴致百倍。孟冬虽然也点赞也叫好,但在私下里,却经常委婉客气地提一些意见,比如“单字不成行”等等,给我普及书法基本知识。既帮助了我,又充分保护了我的面子。事后回想,不禁莞尔。
  孟冬有时候也晒一些自己的水彩画作品,那清新亮丽的古蒲州自然风光,要么是沁人心脾,让人心中一亮,要么是美得让人炫晕,忘了身处何地。有一回我就问他:“没想到你画得这么好啊?”他说:“这是我的专业啊!”原来,他大学上的是山西大学美术学院,搞美术是专业,水彩画作品曾经多次参加省里的大展,并多次获奖。上班后到了文博部门,在文化方面做出了成绩,好像是专门搞文博的,实际上美术才算“老本行”。
  有一回,作家刘纪昌为孟冬的水彩画写了一篇评介文章,发在微信上,图文并茂。我看到后,顺手就转在朋友圈里。没过几分钟,另一位远方的朋友,就开始向我打听这位画家是哪里人,并说自己看了微信图片后多么感动多么惊讶等等。看来,孟冬的画笔不经意间就拨动了观赏者的心弦,产生了心灵震荡的效果,艺术的共鸣不正是这样吗?这事情让我感觉到,微信朋友圈,还真是奇妙无比!
  孟冬在微信里,偶尔也展示他的书法作品。有时候是在六尺整张的大宣纸上写大字,功夫真是了不起。用他的话说,书法不算专业水平,和水彩画不能比。最近见面聊天,孟冬说自己上美院时,在书法方面也下过不少功夫,最爱临的是颜体楷书。最近几年,则和永济的书法家卫牢娃老师经常联系,学习“老凹”的书风。据他观察,“老凹”先生的书法也是从颜体入手的,而且,“老凹”先生还钟情于鲁迅的书法,受了鲁迅先生不少影响。孟冬也是极其崇拜鲁迅的,于是,他也去研究鲁迅的书风。“老凹”先生还建议孟冬去研究魏晋时代“李柏”的书法,从中汲取营养。最近,孟冬写了一批和廉政文化有关的书法作品,书风已和从前明显不同。
  孟冬长得文静秀气,略显腼腆,戴副眼镜,像传统的知识分子或文人才子。王西兰老师有一回给我介绍,孟冬是他的“侄娃子”,后来又补充说,是有“血缘关系”的“侄娃子”。孟冬后来也说,西兰老师是他的“叔父”。他不说“叔叔”,而用了正规的“叔父”。其家族渊源,西兰老师在小说作品中也有过介绍。西兰老师爱唱戏,蒲剧、眉户、秦腔、道情……一边唱一边讲,常令听者如醉如痴。有一回餐叙,孟冬的兴致来了,也开始唱戏,也是蒲剧、眉户、秦腔……还讲究这种唱法,那种唱法,既会唱也会说,真的和他叔父西兰老师有一比。实在没想到,看上去腼腆的杨孟冬,戏唱得居然那么好。后来孟冬介绍说,有一阵子在家里写书,到了周末就想放松一下,放松的办法就是找戏迷唱戏,这样才把功夫练出来。所谓“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”,近几年换了工作,不能经常去练唱,就没有以前唱的好,很多高音都上不去了。孟冬和我一样,都是只喜欢看传统戏,那种由民间艺人千锤百炼并传承演变的传统戏。相对来说,新编戏就显得没分量没味道了。
  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”能在古蒲州大地认识杨孟冬这样聪明灵秀的朋友,确实是人生之幸事。
聪明灵秀的杨孟冬 - 清凉明心 - 河东明心斋
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93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