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河东明心斋

立修齐志,读圣贤书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运城“牛人”为啥多?  

2015-03-01 12:04:48|  分类: 随笔杂谈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运城“牛人”为啥多? - 清凉明心 - 河东明心斋
 
   同事周凌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一部叫《河东之子》的电视系列片。到现在,大概已经采访并介绍了二三十个人物。她和她的团队,成年奔波于长江南北、大河上下,甚至雪域高原、大洋彼岸。表面上似乎是纵横四海、风光无限,但真正有拍片经验的人都知道,带着大量电视设备频繁旅行是一种什么滋味。记的在前几年,他们的第一批节目上传到网上的时候,我还专门查看过点击率,远远高于我们电视台的一些常规节目。这说明,《河东之子》这个题材,确实挺受大家关注的。
  很多年前,我们电视台曾经组织过一次《走南闯北河东人》的大型采访,当时周凌就参与了,我至今还记的她在海南岛采访某企业领导人的精采画面。那次采访,是以企业家为主,以在外创业为主。而这次周凌搞的《河东之子》,一开始侧重在文化教育等领域,采访了一批类似大学校长、著名科学家、著名艺术家等在外人才。最近的一批节目,在注重文化人才的同时,也增加了一些商界精英。
  看着这些人的传奇故事,我心里头其实一直有个特殊感受。用一句通俗的话说,我们运城的“牛人”真多。过去,我们就常说运城“人杰地灵”,但关注点主要在历史上,从黄帝战蚩尤到尧舜禹禅让,从关公故里到裴氏家族,历朝历代我们都能找出一大批名标青史的著名人物。即使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两代,运城通过科举考上进士的人数也为全省之冠。而那些没有被史书记录的成功人士,更不知有多少。
  到了现当代,我们运城究竟“生产”出了多少“牛人”,恐怕是不容易统计的。能够走进电视镜头、登上电视荧屏的,其实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。在联系采访的时候,往往会有很多行事低调、不愿意被媒体曝光的大“牛人”,和节目失之交臂。同时,也还有大量的实力雄厚、成绩斐然但名声不够大或行迹较为偏远的“牛人”,进入不了记者的视野。其实,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,只要稍稍观照一下,就会发现自己的圈子里,也多多少少地存在着各式各样的“牛人”,他们在某一地方某一领域,干得风生水起,甚至是叱咤风云。如果他们想稍稍炫耀一下的话,那绝对可以列出一张长长的成绩单。
  我们关注这些“牛人”,一方面确实有一些“励志”作用,教育教育自己,或者教育教育子弟,一定要向“牛人”看齐,一定要努力……但同时也能提高一点自信心,我们这个看上去似乎落后的家乡,其实是一块非常肥沃的良田,除了能长出好小麦好苹果,也一直盛产着各种“牛人”。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,还有什么能比“人才的良田”更好的地方呢?
  另外,我们也需要问一个为什么。为什么我们这块黄土地,能长出这么多的“牛人”?这其实是个大课题。是因为历代教育发达,好学校好老师比较多?还是因为历代家风比较好,父母们善于管教?是因为社会上一直有读书上进、勤俭创业的良好风气?还是纯粹依赖山川风水?或者是因为,咱这地方实在是太穷了,不好好学不好好干实在是不行?
  这其实是个非常有趣的讨论话题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50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