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午把孩子接到了老婆的单位,一家三口在小小的办公室里吃了72个素饺子。然后,老婆要午睡,孩子要玩耍,我就骑着自行车跑了。
想想练字的纸没有了,就拐到临街的一家文房四宝店。以前,曾在这里买过两次毛笔的。极小的一家店,经营也未必多景气,但是,却有那么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。
老太太,和她的姑娘吧,正在吃午饭。看见我进来,她很热情地问我吃了没有,要不坐下来吃一点?
我呵呵地笑着,感觉真是家常。
挑纸和笔的时候,老太太过意不去,指着柜台上的几个软柿子说:“要不你吃一个柿子?”
我当然也没有吃她的柿子,只是很愉快地买了纸和笔。她认得我是来过几次的老客户,特意地便宜了很少的两块钱。
一路走,我就一路想:嗯,将来我要是退休了,也去开一家小小的文房四宝店,名字就叫“敬文斋”。
那间小店里,可以设一个茶桌,可以放一点音乐,当然有个书案也好,没有人光顾的时候,就伏案写字。有朋友来了,就一起喝茶听音乐。
也许将来字写得好了,挂在店里,被一个阔绰的大老板看见:“嗯,好,我买了!”那当然也不错,不过也可以从容地回绝他:“嗯,不好意思,我刚挂上,还想多看几天呢,要不您过半个月再来?”
回到家,把大房里那张凌乱的旧书桌收拾了出来,把一个多年不用的坏打印机扔掉,把毡子铺上,砚台拿过来……整理了一会,就可以写字了。
家里实在打不到字帖,因为字帖都拿到单位去了。我记的自己以前存了不少字帖,后来神秘消失了不少,也不知是自己一时大方送了人,还是被谁拿走了。找来找去,只找到一本《文殊般若经》,就泡开新笔,照着临写起来。
一边写,一边想,嗯,我那个文房四宝店也许可以改名为“静文斋”。
写了几张,又想,嗯,叫成“净文斋”也不错。反正不离这个字音。
后来,终于是累了,躺在床上沉沉睡去。睡梦中,坐了一位同事的车,到处旅游,跑了好多地方,好像也上演了很多故事。舒服得忘了从梦中出来。最后,猛得一惊醒,拿起手机看表,四点十二了,用九该从学校出来了,呵。
评论